编(bian)辑推(tui)荐
莫言认可的“定稿版”,作(zuo)家为(wei)民(min)请命(ming)的良心(xin)之作(zuo)。
蔡康永(yong)印(yin)象深的莫言(yan)小说(shuo)。
中(zhong)国当(dang)代(dai)文学中(zhong),早(zao)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。
当弱势(shi)群(qun)体(ti)走(zou)投无路,谁能为(wei)他(ta)们发出声音?
当社会事(shi)件成为历史,如何记住痛苦与教训?
无(wu)(wu)关正确,无(wu)(wu)关批判,只(zhi)为让将来的人不再重蹈覆(fu)辙(zhe)。
莫言说:“在新的(de)(de)世纪里,但愿再也没有(you)这样的(de)(de)事(shi)件刺激着我写出这样的(de)(de)小说。”
内容简介
这是(shi)一部(bu)受(shou)现实刺激而(er)创作的义愤之作。
很少人还记得曾经轰动一时的“蒜薹事件”——数千农民响应县政府号召大种蒜薹,结果滞销后官员不闻不问,忧心如焚的农民自发聚集起来,酿成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。作家据此创作出一部文学杰作,其中激荡的感情、洋溢的歌哭,至今读来仍荡气回肠,令人扼腕。
作者简介
莫言(yan),山东高密人,1955年生,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是中国首位获得这项大奖的作(zuo)家。
著有《红高(gao)粱家族》《天(tian)堂蒜薹之歌》《酒国》《丰乳肥臀》《檀香刑(xing)》《四十一炮(pao)》《生死(si)疲劳》《蛙》等长篇小说十一部,《透明的红萝卜》《白狗秋千架》《师傅越来越幽默》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,并著有剧作、散文(wen)多部;作品被译为(wei)英、法、德、意(yi)、日、西、俄(e)、韩、荷兰、瑞典、挪威、波(bo)兰、阿拉(la)伯、越南等三十余种语言,在世界文(wen)学中产生广泛影响。
作者: 莫言
出版社: 浙(zhe)江(jiang)文艺出(chu)版社(she)
出(chu)版(ban)时间(jian):2017年01月
索取号: I247.57/4224
财产号(hao):205915161, 205915152
馆藏方位:泉州一中(zhong)梅石图书(shu)馆东海(hai)三楼文学艺术书(shu)库